欢迎观临!请认准ib外汇网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外汇开户 >

外汇返佣外汇开户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22】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

2023-03-29 06:43

外汇返佣外汇开户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研究精选【22】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积极搭建优秀研究成果分享平台,希望通过汇集行...

  外汇返佣外汇开户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22】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积极搭建优秀研究成果分享平台,希望通过汇集行业力量,促进交流,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优秀经验做法转化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加速器。本期推荐中国农业银行撰写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中国银行业加快推动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既是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顺应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目前,传统商业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面临跨境支付办理效率和透明度不高、跨境投融资服务难度大等问题,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因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通常遵循先零售、再对公,先国内、再跨境,先本币、再外币的发展规律,跨境金融作为相对复杂的业务领域,转型进程较慢、难度更大,难以直接复用国内数字化发展的有关经验;另一方面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作为商业银行整体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以机构整体数字化水平为依托。本文对商业银行跨境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专题探索和研究。以供读者参考。

  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全球贸易迈入数字化发展阶段,提出了跨境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同时全球贸易摩擦升温、金融环境收紧、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曲折,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国际秩序正发生深刻变化与调整。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加快推动跨境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中国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新格局高度契合,跨境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及建立多元化货币体系的重要助推力量。二是中国商业银行实施跨境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在新一轮数字化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随着跨境金融收入来源不断被新业态竞争者侵蚀,监管合规成本不断增加,未来跨境支付等各类跨境金融基础业务将集中在少数具有规模效应和服务专长的银行,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有利于在金融生态格局重构中抢占领先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应秉承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理念,实施本外币数字化转型同发展、同部署,力争转型收益最大化。

  一是效率方面。传统跨境支付到账时间较长,如境内个人通过普通银行电汇汇款支付欧元至德国某个人账户,客户从发起业务到对方接收款项短则1天,长则2-3天方可入账,与国内支付效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透明度方面。传统跨境支付流程不透明,客户难以像境内手机支付一样查询汇出款项的实时进度,汇款行汇出后收款行收款时间难以确定。虽然部分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接入SWIFT组织的GPI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相比境内支付便捷性的不足还广泛存在。三是成本方面。传统跨境支付费用较高,如通过境内城商行汇款欧元至西班牙某小型储蓄银行,需要经过5-6家银行和代理行清算网络接力式传递,且每家银行均有不同收费标准,无法便捷查询各中间行扣费明细,客户汇往不同国家/地区最终入账金额也存在差异。

  一是传统单证结算业务办理周期长、处理效率较低。信用证、托收等传统单证业务依托单证下纸质单据的审核和传递,客户准备单据和银行处理单据时间均较长,如提供银行融资则需更长处理时间。二是纸质单据本身存在伪造、变造和篡改风险,银行办理融资时对于同一笔单据是否存在多家银行重复融资问题审核难度较大。

  银行需要提供符合跨国公司成员当地监管要求、当地数字化技术水平、当地语言的跨境金融服务,要求银行具备持续性科技支持能力,满足客户对信息及时性、准确性、资金往来便利性和风险控制的四大需求。目前满足非集团化客户或单体客户的纯境内或者纯境外需求均可支持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化渠道办理方式,但对于有总部集中管理要求的跨国企业全球现金管理及外汇交易等服务,银行需要提供跨区域、跨市场、跨语言等集中报价和交易机制,满足跨国企业全球化外汇资金划转、资金汇兑、风险控制等更高要求。

  一是跨境投融资业务流程复杂,数字化程度较低,难以在营销、调查、审查、审批、协议签订等全流程各环节实现完全线上和无纸化操作。二是对全球化企业提供高端投融资综合信息服务难度大,需银行整合全球各地股市、债市、基金、理财和存款等各类信息资源,并配套行内外相关系统的技术支持,对银行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跨境支付对于全球贸易和商业运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但在过去近20年中,数字化变革对这一领域的影响相对较小。跨境支付到账及时性和透明度亟待提升、数据交换无缝对接水平较低、与客户价值链整合度低等问题一直存在。伴随境内支付结算业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跨境支付为核心的跨境金融需求痛点更加凸显,客户对提高跨境支付办理效率外汇开户、便捷性和进度跟踪的呼声日益高涨。

  商业银行本质功能是中介作用,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中介。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透明度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显著提升,导致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优势逐渐弱化,中介地位受到极大挑战。特别是多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推广开放银行政策,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并鼓励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新兴机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使客户获得更多选择,从而优选体验更好的服务机构,而这些服务机构却不必然是商业银行。

  跨境金融业务利润丰厚,2015年跨境支付业务收入规模约3000亿美元,跨境支付交易费用占全球各类支付交易费的约40%,吸引新兴企业涉足跨境金融领域,从而将进一步冲击银行收入结构。新兴的基于分布式账簿技术(DLT)的私营机构支付协议加剧了跨境支付领域的竞争,并有可能侵蚀各国央行和支付协会已建立的清算和结算服务体系,实质上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半径。因此,成功参与新规则制定的商业银行将获得先机和定价权,这对商业银行综合科技实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欧盟、俄罗斯、中国等纷纷考虑扩大主权货币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的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全球金融监管合规要求不断强化,跨境金融面临的反洗钱、制裁合规要求日趋严格,各方对金融服务效率、便捷性、合规性、安全性均提出更高期待,驱动着商业银行跨境金融业务传统服务方式转型升级,向技术进步“要”生产力。

  跨境金融业务涉及的业务场景、参与主体、国际规则、合规政策均与境内金融服务有较大差异,推动这一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整合资源,以较高的科技支撑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管理好跨市场、跨监管、多主体、多币种等带来的相应国家风险、货币风险、监管风险、反洗钱制裁风险等各类风险。

  按照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分类,跨境金融业务涉及基础业务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资本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9类超180项业务,并衍生出相应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交易、跨境投行、跨境资本市场业务、跨境现金管理、跨境财富管理等业务场景,且不同业务场景的业务模式多样,较境内业务更为丰富多变。且跨境交易实务中使用汇款、信用证、托收等多种结算方式,风险属性、业务流程均不相同,跨境金融的数字化转型需设计并满足多种交易场景和流程需要。

  跨境金融业务因基础业务场景复杂多样,涉及的参与主体包括境内交易主体、境外交易主体、境内银行、境外银行等。按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下不同交易场景,还涉及政府部门、保险公司、运输公司、税务部门、海关部门、咨询顾问、国际组织等相关主体,较境内业务涉及的主体范围更为广泛,资本项下涉及的业务主体则更为复杂。对于近年来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参与主体除了贸易双方,还包括电商平台、支付公司、物流公司、收单公司等各类直接、间接参与主体,以及境内外不同监管机构。

  跨境金融业务植根于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项下交易,从事交易的主体和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不仅需要遵守交易涉及的境内外法律法规,还需要遵守不同类型交易下的国际规则或国际惯例。不同类型的交易由不同类型的规则在全球范围统一规范,尤其在跨境贸易下的规则或惯例较为复杂,经营跨境金融业务的银行须遵循这些国际规则和惯例方能构建与各国银行同业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跨境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较境内业务需应对更大商业风险。

  商业银行推动跨境金融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须同时严格遵守境内及境外监管合规要求。以我国为例,中国央行、发改委、商务部、银保监会、外汇局等监管部门针对涉及境内外主体的经常项目交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涉外债权和债务、资金交易等跨境交易制定了明确的监管政策,商业银行提供跨境金融业务需要遵守上述各境内业务相关监管政策,也须严格执行境内监管关于跨境交易的监管政策要求。同时银行提供跨境金融服务还需遵守境内外日益严峻的反洗钱及制裁合规要求。近年来金融机构因反洗钱或制裁合规管理不当,被美国、欧盟等监管机构高额处罚的案例时有发生,跨境金融面临的合规风险较境内业务更为复杂难控。跨境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以符合境内外监管政策和法规为底线。

  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线上化渗透率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在叠加了线上化发展后,金融风险更加隐蔽、波动性更大,对银行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客户身份识别难度加大。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与制裁合规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也是金融机构发现和预防洗钱活动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线上跨境金融业务发展使客户无需到柜面即可办理开户、转账支付、资金汇兑等业务,为不法分子匿名、隐瞒真实身份提供了空间,对银行穿透识别客户身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传统的展业规则需要完善。目前跨境交易展业主要依靠纸质单据开展线下核查,数字化监测模型尚待建立,与未来数字化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三是线上融资风险管控难度较大。当企业以信息流、数据流在线办理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及资金监控难度加大。线上业务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则需要更强的风险预警和监测能力。四是信息安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而衍生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对银行的系统安防和信息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金融业务线上化发展,尤其需要熟悉各国监管对跨境数据信息保护及数据共享的政策和法律要求,妥善处理数据获取、存储、共享等问题,防范跨境数据信息安全风险。

  鉴于跨境金融数字化受制于各国司法管辖不同、金融监管差异、跨境数据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还难以广泛形成基于跨国或跨区域协作的跨境金融数字化发展机制,当前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普遍重点发力国内的数字化政策监管,重点发展数字货币、推动清算体系创新等,并在跨境区块链等方面应用推广。

  欧盟委员会2020年发布《欧洲数据战略》报告,将欧洲打造成全球最具吸引力、最安全和最具活力的数据敏捷经济体为目标。英国政府2017年发布《英国数字化战略》,提出包括打造世界级数字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等七方面内容。澳大利亚政府2015年成立数字化转型机构(DTA),提出“到2025年澳大利亚将成为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三大政府之一”的总体目标。新加坡政府围绕打造“世界智能科技大国和智能金融中心”发展愿景,设立金融科技署(FinTech Office),提供金融科技领域一站式服务。日本政府推进实施数据战略,强调利用数据提供高级服务。韩国政府将金融科技作为引领韩国创新发展的八大先锋产业之一,阿联酋央行制定了金融科技战略规划和路线图,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支撑,并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的研发和应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并完善独立自主的人民币清算体系。

  数字货币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不受司法管辖区或实体约束,其交易信息可通过加密签名实施信息保护,成为促进跨境支付便利化的理想选择。截至2020年3月末,全球共有319个数字货币交易所发行了5290种数字货币,总市值超过1800亿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和巨大挑战。德国、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多个国家/地区普遍持开放态度,积极部署通过牌照化管理等方式对数字货币进行监管。

  支付清算系统呈现向实时化革新的发展趋势,各国积极探索新的更高效的跨境多币种清算解决方案,以降低对传统报文传输方式清算的依赖。阿联酋央行2020年初发布了国家支付系统战略规划,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创新支付解决方案、助力阿联酋金融包容性和无现金社会发展,阿联酋央行2020年3月会同其他海湾国家在其国内现有支付系统基础上,打造了海湾六国实时清算系统(GCC-RTGS),实现多币种现金流、7X24小时、365天无间断运营,自动锁定清算借记金额和清算解付金额,可支持所有海湾国家在不额外建立账户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内的实时清算。加拿大央行联合加拿大支付协会、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英格兰银行合作,研发了跨境、跨货币清算系统-贾斯伯计划(Project Jasper),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可访问性,改善用户体验,应对货币和跨境支付趋势新变化。欧盟加紧部署INSTEX清算系统,旨在SWIFT和美元体系之外探索新的清算解决方案。俄罗斯积极研究SPFS清算系统并计划未来与中国CIPS对接,维护国家金融、外交等战略自主权。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簿技术,具有无国界特性,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直接对接,大大降低成本,并可快速完成交易,在国际汇兑信用证等跨境金融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跨境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科技技术。目前全球区块链领域逐步形成了以 Ripple、R3 Corda、摩根大通 Quorum、IBM World Wire为代表的四大区块链联盟组织,致力于解决跨境支付业务中的难点痛点问题。Ripple接入门槛低,银行和个人只要有互联网便可接入,极大拓宽了参与主体,尤其对不能直接接入 SWIFT的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较大吸引力;它借助瑞波币和网关进行跨境支付,支持美元、欧元、日元等法定货币,也支持比特币等数字货币、Token、商户积分等,较SWIFT可支持更多样化的货币结算方式;它将结算功能进行分布式处理,提供24 小时不间断交易,无需中间机构即可瞬时完成(仅3-5 秒)。目前Ripple注册机构已经突破200个,包括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美国运通、速汇金和西联汇款等。R3 Corda是一个专为金融行业打造的专业分布式账簿平台,旨在使现有全球金融市场更加高效。参与者无需中央机构的参与即可进行交易,目前注册成员已有一百多家,包括泰国央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英特尔、淡马锡控股、中国信通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金融或IT机构。摩根大通Quorum是摩根大通与EthLab 合作创建,每秒钟可处理数百笔交易,因其智能合约只能由合约参与方进行验证,提高了交易的隐私性。IBM World Wire是IBM 2018年正式推出的一项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可迅速与任何现行支付系统结合,并支持在安全性高的环境中处理任何规模、任何区域和任何资产类型的支付,清算和结算几乎实时进行。该解决方案使用数字资产来结算交易,将数字资产作为双方商定的价值交换和支付指令工具,与数十家银行做市商合作,已支持50个国家的40多种货币。

  为应对区块链联盟的挑战,SWIFT组织近年来加速了转型步伐。2015年引入了基于ISO20022标准的技术服务,在信息传输上引入了信息存储量更大的XML格式,保障清算路径的无损无缝直通处理;提供更为精细的合规信息,便于进行反洗钱筛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2018年在API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推出了GPI通讯服务(全球支付创新项目),有效缩短跨境支付业务银行汇款路径,实现普通跨境汇款到账速度以秒计算,使银行和客户清晰了解汇款进度和费用明细,大大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透明度。同时,引入了CGI电文传输格式,支持企业使用XML格式电文直接接入银行服务,使企业可直接向银行发起支付、结算、外汇、账户查询等交易,同时通过银行定期返回的交易确认和对账电文实现企业ERP系统的账务电子化处理。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支持并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在此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在跨境金融产品服务的应用层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未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澳新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等为国际留学生提供远程开户服务,支持其在境内通过网络提供证件信息、相关身份信息,经专业数据机构审核通过后即可开户(仅可存款),便利国际留学生从境外汇入学费等各类费用,抵达澳洲在银行网点当面核验后即可获得账户全功能服务,在满足监管及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国际留学生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性问题,也实现了客户锁定。加拿大道明银行为客户提供在其加拿大账户和美国账户的直接操作服务,并可通过客户在线回答的简要问题,自动推送适合的跨境账户产品组合,供客户自行选择并实现网上开户。阿联酋马捷力银行(Mashreq)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合作推出即时银行账户产品,支持企业通过内部区块链搭建的KYC平台验证身份后,即可开设数字银行账户,简化了开户流程,使新公司在阿联酋开展业务更便捷,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无缝对接。汇丰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依托汇丰银行全球网络,支持客户对其在汇丰银行的全球账户进行统一管理。英国巴克莱银行对拥有多个账户的公司提供虚拟账户产品,支持客户通过一个平台管理多个账户,满足其现金管理、实时账户查询、流动性管理和多账户查询需求。中银澳门及工银澳门为澳门居民提供在澳开立境内人民币账户的服务,并支持在绑定自身境内账户后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境人民币同名账户划转, 便利居民跨境资金流动。

  花旗银行通过电子银行平台CitiDirect为客户提供在线开户申请、单证开立申请、跨境汇款等线上服务,并直连海关电子通道,支持客户海关保函签发,为客户完成自动清关等服务功能。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通过境内外对公网银和全球现金管理渠道,支持客户在全球各地使用统一的网银客户端,实现集团内跨境支付结算业务的发起和账户信息的整合,中国银行将GPI全球汇款服务内嵌于全球网银中,支持境外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通过邮件了解汇款进度,促进汇款效率大幅提升。中国农业银行全球现金管理服务,通过SWIFT标准化和定制服务、银企直连、银银直连等多种服务渠道,提供一站式、本外币一体化服务,帮助客户统筹管理全球资金账户,满足客户跨境、跨银行的多币种资金集约化管理要求。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支持客户全程追踪转账汇款指令。澳大利亚澳新银行、西太银行、国民银行与IBM合作开发了LYGON区块链平台,实现了银行开立保函业务的无纸化、透明化、标准化、加密化,保函相关方认证登录LYGON平台即可进行保函开立、传递、修改等操作,解决了纸质保函传输丢失或损坏问题,极大便利保函业务办理。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推出境内新支付清算系统NPP(New Payment Platform),提供7×24小时、365天的一对一或一对多支付服务,清算效率接近实时,且支持与SWIFT组织的GPI系统无缝衔接,极大改善跨境汇款“清算速度慢、效率低”难题;NPP通过与泰国、中国、新加坡等境内清算系统合作,交易时间缩短至60秒以内,由中国汇至澳大利亚指定账户的跨境汇款最快仅需18秒。

  澳联邦银行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开发了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整合了供应链中的贸易运作、单据传递及贸易融资,提供实时集装箱信息、电子单据处理和任务管理,支持客户随时获取货物位置和状态,增强贸易透明度,保证货物真实性;通过区块链技术批量上传和下载贸易单据,确保单据防篡改,实现贸易进度监控并匹配融资,该平台作为澳联邦银行全球供应链融资技术核心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棉花、物流等多个领域。澳新银行牵头法国巴黎、花旗等6家银行创建了贸易信息网络,供交易相关方和银行通过该网络查看、核实贸易信息,控制虚假贸易和重复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及时获得订单融资等贸易融资服务,降低银行贸易背景审查成本,增加银行介入机会、提升买卖双方融资能力。渣打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Contour贸易融资区块链平台,开出全球首张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国区块链信用证,支持中国某钢铁企业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交易,实现了银行与企业信用证申请、开立、通知、交单、审单等全流程在线、无纸化、点对点高效处理,并保证了信用证信息和单据资料的真实性。中国工商银行研发了跨境金融网银单证、电子交单、BPO、电子保理、区块链贸金平台等产品,围绕“媒介电子化、交易线上化、产品数字化、流程智能化”搭建了贸易金融数字化产品体系。中国建设银行推出“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推动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60余家银行参与平台交易并实施区块链福费廷业务跨链对接;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出“跨境快贷”产品,实现“低利率、秒审批、秒放款、多币种”的线上信贷办理。中国农业银行研发推出网银国际汇款、网银单证、电子交单等跨境金融线上产品,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将OCR(光学影像识别)、NLP(自然语义识别)等技术应用在单据数据采集、录入、审核等环节,实现单据影像智能识别、智能填单等功能,提升人员效能、节约业务成本。阿布扎比商业银行实现全流程端到端区块链贸易融资交易,为客户提供更高保密性,支持客户跟踪商品和信息流动,提升交易防欺诈能力。汇丰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信用证等交易欺诈风险,将信用证交易时间缩短为原有20%,并向客户开放API接口超100个。英国巴克莱银行为贸易公司客户提供专门的数字化产品,支持客户通过GLOBAL TRADE PORTAL平台直接发送贸易单据,简化单据处理流程。德商银行研发推出基于区块链R3网络的贸易融资平台(MARCO POLO),提升对公客户线上数字化处理水平。

  英国巴克莱银行通过BARX CORPORATE和BARX NETFX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及时汇率信息查询服务并完成交易,为客户提供银行风险团队的直接连线,管理客户在巴克莱银行的外汇资产风险。澳大利亚西太银行结合手机定位功能,为抵达机场或离港客户实时提供结售汇产品服务。韩国友利银行为进出口企业及个人提供便利的美元、日元、欧元即时线上远期外汇服务。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研发推出企业网银及企业掌银的即期实时结汇和结汇挂单、远期结售汇和汇率查询等服务,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外汇资金交易需求。

  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2018年11月与区块链解决方案供应商FINASTRA合作,为银团贷款专门打造FUSION LENDERCOMM平台处理银团贷款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了银团贷款代理行和参团行高效沟通,实现了国际银团贷款从组团到签约提款全过程的信息即时互通,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保密性,大大缩短流程时间,减少了代理行和参团行的各项成本。

  多家中资银行围绕跨境金融、进出口贸易等特色场景,积极打造跨境金融生态圈,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中国银行研发推出中银跨境撮合服务系统,搭建中小企业跨境线上沟通平台,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量身打造“供需对接会”App,提供企业信息发布、智能撮合匹配、在线预约洽谈、成果跟踪统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促进供需双方成功对接,并有效拓展了自身业务机会。中国建设银行推出“跨境e+”平台,提供在线跨境支付结算、国际信用证、跟单托收、外汇汇款、外汇买卖、结售汇、收支申报、贸易融资、税费缴纳及账户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实现“关、检、汇、税、商、物、融”信息共享;推出“全球撮合家”企业智能跨境撮合平台,为具有跨境贸易、投资、合作诉求的境内外企业搭建线上平台,支持跨境项目、服务和商品的商机发布和精准匹配。中国农业银行打造跨境金融智能服务平台,构建了企业网银、企业掌银、银企直连、跨境电商等线上全渠道跨境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外汇账户、跨境汇款、国际单证、结售汇等各类跨境金融产品线上服务;推出FT自贸网银特色服务,为上海、广东外汇开户、海南自贸账户客户提供跨境汇款、实时结售汇、信息查询、FT账户银企对账等多种服务在线办理。中国工商银行构建国际贸易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包括结算、融资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了跨境汇款、国际信用证、跟单托收等国际结算产品的全面线上化。多家中资银行积极对接海关总署“单一窗口”,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线上预约开户、跨境汇款、资金汇兑、保函申请、税费融资、贸易融资等多项产品服务。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加快跨境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司法管辖、金融监管、跨境数据保护等特殊性和差异性,跨境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较国内金融数字化仍存在较大差距,也面临更大挑战,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全球一体化跨境金融服务需要更大的决心、智慧和资源投入。但挑战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既要有全球视野,又要立足本土,首先围绕有跨境交易需求的本国客户做好服务,修炼内功。从聚焦跨境国家战略和贸易金融重点领域、盯住区块链关键金融科技技术、丰富跨境金融大数据资源、深耕跨境金融特色场景、积极参与跨境金融跨界合作、着力控制跨境金融特定风险等方面实施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国家战略、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跨境人民币、一带一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等领域加大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特别是秉承跨境金融领域的“本币优先”原则,推动线上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助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二是将贸易金融作为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跨境金融整体数字化能力提升。优先发展客户需求广泛、交易频度高、风险相对可控的账户服务、国际结算与清算、低风险贸易融资、资金交易、全球现金管理等产品服务数字化。三是着力完善跨境金融产品线上布局。以线上渠道为抓手,将传统线下国际贸易产品服务延伸至企业网银、企业掌银、跨境电商平台、“单一窗口”、开放银行等线上全渠道,优先满足小微外贸企业贸易线上化贸易金融业务需求。四是重塑跨境客户端到端服务旅程。打造基于数据搜集、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营销、风控多维一体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结合中国外汇监管部门推动经常项目便利化的政策导向,建立面向跨境金融客户的差异化管理体系,通过强化事前客户尽职调查、事后风险监测,对不同风险特征的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提升客户全流程服务体验。五是提升跨境客户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建立行内跨境客户信息共享平台。在符合跨境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打破客户信息境内外分割状态,借助共享的客户数据资源,提升跨区域、跨国企业客户协同营销能力,为国际化企业跨境投融资等金融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多边信任、防篡改、信息共享等特点,对于解决跨境金融中的处理效率、透明化、交易真实性、交易成本、无纸化等焦点问题以及大规模、跨行业复杂协同问题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突破跨境交易主体之间的差异、解决各相关方不信任问题,降低银行费用、提高清算效率和透明性,建立相对公正外汇开户、高效的交易环境。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使得数据链条的完整性得到保护,可较好满足日益严格的合规审查、反洗钱等对信息档案的管理要求。随着区块链技术在201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结合各国跨境金融领域的技术实践,可以预见该技术与跨境金融结合将有广阔发展机会,应重点关注并探索应用场景。

  数据是进行客户画像、商机发掘、精准营销、风险防控的重要基础,银行对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利用能力很大程度商决定了该行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建立整合具有跨境金融特点的数据集市。以跨境交易典型场景为基础积极引入工商、税务、海关、信用、国际海事、国际船务、跨境支付、保险、反洗钱、制裁合规、司法、行政处罚、跨境综合服务商等数据,以多维数据构建客户跨境交易、行为的完整画像。二是着力提升跨境金融数据挖掘能力。通过数据模型和分析工具,将海量跨境交易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专业分析,通过数据建模对客户准入、适用产品、授用信、风险监测、实现行内数据共享,为客户营销、风险监测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三是加强对跨境数据信息保护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运用,防范跨境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风险问题。

  一是开展线上化场景设计。深入研究跨国公司、跨境电商、服务贸易、中小外贸企业、跨境供应链、跨境旅游、跨境留学等不同客户、不同跨境金融场景的特点,与保险、第三方支付机构、综试区、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等合作,整合打造契合跨境交易场景的跨境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多币种账户开立、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本外币现金管理、海关、税务、保险、物流等综合跨境金融服务。二是提升开放银行营销和服务输出能力。建立开放银行广泛适用的标准化接口,搭建跨境金融服务生态平台,依托本行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第三方平台、政府平台加大开放银行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输出能力,以开放合作接纳和赋能第三方参与者,让开放银行平台上的跨境产品服务为更多主体创造价值。

  数字化背景下,更加开放的平台合作模式日益兴起,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场景不断涌现,与第三方合作共同提供服务解决方案、而非封闭于自身产品将成为趋势。银行跨境金融业务跨行、跨界、跨国的特点更凸显了合作的必要性,需高度关注和跟进政府、监管、行业组织及科技领域的政策规划和发展动向。一是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政府及监管机构跨境金融领域的数字化项目实践,通过对外合作在实战中锻炼内功。二是密切关注跨境金融领域国际、国内行业组织的数字化发展动态,参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则制定。面对各国/地区不同的外汇监管风险与反洗钱、制裁合规风险,需要积极关注银行同业及行业组织在跨境金融领域的发展动态,并结合自身实际参与项目合作及行业规则的制定。三是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在跨境金融领域的应用。各国发展实践显示,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比传统商业银行更具活力和专业性,商业银行在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的情况下,应注重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取长补短。

  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依赖专家经验判断,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于客户的集群风险、行业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较难识别。伴随全球金融监管形势日益严峻,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及制裁合规等领域的监管合规要求不断提升,银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合规风险不容忽视,潜在的监管处罚对银行经营成果的侵蚀威力不容小觑。在全球化、信息化逐渐深化的背景下,还需要关注自身业务品种、客户注册地等因素可能适用的司法管辖区监管法规,集团合规压力及境内外合规风险日益提升。因此应依靠科技赋能,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突破跨境金融合规瓶颈,提升外汇政策、反洗钱制裁合规等跨境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提升多市场、多监管环境复杂情况下的合规履职能力。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研究分析跨境金融风险特征,建立跨境金融风险监控体系,提前布局监管合规工作,提高风险预警及非现场风险监测能力,实现机控加人控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规避违规带来的合规成本,为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课题组成员:刘清(组长)、郝鹏宇(副组长)、王艳(副组长)、付裕、唐雪梅、奚琳、杨吉聪、刘晓妍、卓子越

  本文收录于《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作品选集(2022)》,该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发行,更多好文欢迎关注,欢迎订阅!

  下一篇: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1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消费信贷客户数据挖掘应用实践研究外汇返佣

关键词:外汇开户

上一篇:外汇返佣外汇如何开户?开户有哪些风险?

下一篇:外汇返佣炒外汇如何开户 开户流程是什么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外汇315

IB外汇网专业外汇投资网站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手机打开网站,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